一本书不再是“一本书”
一年之际在于春。每年紧接元旦脚步的北京图书订货会,因其黄金节点及展示、订货功能,已是出版发行界的风向标,备受各界瞩目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、全国宣传部长会议、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等均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前不久召开,如何落实中央要求,确保2016年各项工作及“十三五”的良好开局,均使2016北京订货会有了诸多新变化,展现诸多新气象。图书已不再是简单的一本书,其承接的意义与影响成为出版单位、发行机构、作者以及诸多文化公司日益关注的重心。
亮点一 图书背后的信息平台更加引人关注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现场交易功能已日渐削弱,新书多,人气旺,订单少,已成为近年订货会的特点,此届订货会主办方也不再要求参展机构每日提交订货单。但是,此届订货会,无论参展商还是参展人员的数量都依然爆满,一则出版机构更关注订货会所提供的面对面的新书展示、信息交流、借鉴学习与挖掘作者及潜在客户的机会,二则北京独特的文化及地理优势,更是让各家机构寄予重望。此届订货会除有50万种图书参展外,更举办了高峰论坛、经销商大会、新书及文创产品展示、教育装备展示、访谈及业务交流等多类活动,中宣部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领导纷纷到会并参展,解读中央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生等发展的新政策,释放新的热点信号,出版大腕分享对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,各出版单位展示一年新的工作打算及面貌,冯骥才、余秋雨、迟子建、阎崇年、王立群、杨澜、王志等诸多名家及新锐作家也纷纷携新书登场。新书背后的争夺与较量,以图书为媒介的交流沟通对于选题策划与营销的影响,更是让各家参展商不敢小觑。
亮点二 推介图书的各类宣传、交流活动力度在加大,形式在创新,效果在提升,参展机构自办活动、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结合愈加密切、多样,展台设计也更是以举办活动为主
从活动场次看,201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活动近百场,2015年136场,2016年则为177场;从活动形式看,展馆内外、白天夜晚都有各类交流、推介及信息发布活动;从活动效果看,活动现场的预热与互动项目的设计等环节愈发重要,使得更多的参展观众热衷于加入推介、访谈、互动、观摩之中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背后,拼的是活动亮点,拼的是对作者、选题、客户的维护与挖掘,拼的是心智较量,活动设计如何、效果如何容不得应付。
亮点三 “假书”不再“假”,图书目录也不再撒传单
过去参会因为来不及印刷新书,有的出版社不得不制作只带封面封底而中间空白的“假书”,这也导致发行商因为看不到真实内容,而不敢贸然订货。如今在数码快印技术支持下,出版机构带来快印的几十本新书,更是给发行商,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选择。以往出版机构即使背来数包图书征订目录,也有可能无法满足现场需求,如今更多的展架印出了二维码,书目及其中内容一扫便知,也省却书店、馆配方以及读者大包小包搜集的麻烦。
亮点四 出版相关产业吸引眼球
开卷公司每每在订货会期间举办的年度图书市场分析报告会,已成为北京订货会的品牌活动,活动现场挤满听众。与几年前的开卷报告会相比,年轻编辑已成为听众主力,而且再无交头接耳或低头玩手机的现象。另外,订货会上文创产业、信息产业机构的参展数量及产品热卖,也吸引了众多观众。他们不再游离于订货场馆的边缘,出版ERP系统,湖笔、精致镜框等文创产品已与北京订货会浑然一体,“图书订单”的表面减少,恰恰是出版跨界发展、融合发展的增加。
新气象 此次订货会,股份公司各社也从之前的默默无声,到勇于举办各类活动
经过去年北京图博会、厦门海交会及太原书博会的“演练”,各社在举办活动方面进步斐然,此届北京订货会举办的五场活动,时间短了,内容精了,作者演讲水平高,活动的节奏衔接、气氛调动以及背景配合等也都让人眼前一亮,更是吸引了参展观众的主动参与。科技社的“《怀孕圣经》登陆中国12周年纪念活动”,专门设计了活动logo的即时贴,制作了视频宣传片,并邀请国外模特走秀,美术社、文艺社所邀嘉宾演讲精彩、不拖沓,美术社还配合新书制作了书签、台历赠与现场观众,人民社的蔡志忠签售活动秩序井然,明天社更是到馆外更大的平台上举办更大规模的宣传活动。各社参展人员的劲头、用心程度,都让人看到尊龙凯时的新面貌、新气象。
这种新气象,也吸引了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》等主流媒体的记者频频到山东展台采访,有的在活动举办时参加与主讲者的互动,他们共同的感受便是尊龙凯时传媒终于出声了,而且通过活动得知山东出了这么多好书,他们也愿意主动配合进行宣传。
欣喜的背后,我们也看到今后还有要改进的地方,比如有些新书封面设计还没有“海报”意识,书的价值点不够点睛,色彩偏旧,有的书影宣传画在色彩搭配上还偏单薄;有的社干劲十足、主动出击,但也有个别社在状态投入、推介图书上还不够主动。
更多新闻
More- 明天社揽获“2015桂冠童书”5项大奖2016-01-28
- 借力图书订货会 寻求一般书突破2016-01-28